二维码

国外院校&华天海外学院

国际化办学

官方权威,品质保障
升学指南
联系我们
For More Information Call

0592-5602757

顶尖大学的学霸是怎么读书的?——普林斯顿
作者:   来源:    时间:2016-03-24    字体:[大] [中] [小]

       我说一下我个人的吧。


       作为一个选课经常作死的工科生,表示基本啥课都上过,基本啥玩意都要读,但读不同东西的时候的细致程度是完全不同的。


       下面举几个例子,都是我在Princeton大一上过的课 一门关于二战武器发展史的历史seminar,每周150-200页东西,但由于本人对这段历史本来就有不小的了解,而且这种阅读基本上也就是让你能参与 课堂讨论的地步,没人会问你第一批被选做核弹试验场的日本城市中除了广岛长崎那两个悲剧,其他的都是怎么被剔除的。再加上历史文献读起来本来就有故事书的 感觉,因此这种阅读也就是标准的scanning。。扫过去,知道大概内容和历史走向,知道主要人物和事件,就完事了,平均每页不会超过1分钟的,而且可 以在晚上开始打哈欠的时候读都无所谓。


       一门neuroscience相关的writing seminar,但是奇葩的教授竟然让我们去读弗洛伊德的Ego and Id,还有笛卡尔的Meditation....然后还要发现其中的联系或者矛盾然后写论文!!!!!有一周那本区区40页的Meditation 我是读了前面忘了后面,看懂了每一句话但就是不知道在讲啥。。40页读了我前后8个多小时有木有啊!!!!读到下一周读弗洛伊德的那本神书的时候我都觉得 好理解多了啊- -。。。


       但由于要写论文,还要有不少的引用,所以只能硬着头皮读,然后外加自己做mind map,还要求助sparks notes这种给gist的神网站。。这门课创造了我到Princeton以后阅读效率最低的记录。 但后来正经写neuroscience paper的时候,我差不多在web of science里搜了100多篇论文,然后基本看标题和abstract就直接忽略了3/4,然后看结论再忽略到剩下里的2/3,余下的看的时候也先无视 data analysis=。=...只有到决定引用的时候才通篇阅读。 一门EE里模电的课:


       老师进度神快,每周差不多cover教科书上100页的样子,如果不预先读的话上课基本听天书。。当然理工科的教材在看的时候大家也都会慢慢的知道哪些是要 认真看的(比如模型,理论公式,较为复杂的例子),哪些翻过去就行了(比如数学推导的过程我都是只看第一行的式子和最后的结果的-。-)。。这个和国内大 学应该差别不大。 一门航空Dynamics的课:


       老师进度神快,教材是老师自己编的,基本课上听天书,不上课看教材的话虽然不能说看不懂,但肯定会看到自我怀疑智商,对于这种东西,我们的对策基本是上完课 再看书。。。= = 一门电子元件入门(以实验为主的课),每周去实验室前要读差不多50页的相关文档,其中有具体飞实验步骤,注意事项,每次做的东西的理论原理,实验参数的 计算推导,之后数据处理的要求等等。。这些只能慢慢的自习的读,但有时候能和lab partner各看一半,然后互相给对方讲。


       (通常我一学期是学4-5门课,工科和文科混搭) 具体阅读方法,只能说因人而异,但有一个原则是遵循的:对于不同的文档,都只去关注必须关注的信息。一页letter size single spacing读的不到一分钟的玩意,正常人肯定不可能记住所有的细节,所以知道去记住什么,往往比阅读速度本身重要。 我个人有时候会耍小聪明利用自己善于短时(基本两周之后就忘)大量记忆优势,用快速扫过的方式去读量很大,但对细节要求不高的东西,比如历史文献,比如政 治科学中的案例等等;但这种方式当面对难以理解的东西,比如上面说的哲学著作的时候,基本没用,这种时候常常会读个十页,然后把其中的内容关键词稍微整理 一下,方便梳理脉络;如果真的阅读量大到难以接受,我们会和学同一门课的同学一起读,然后读完互相给对方概况一下。当然这种做法是有风险的,一定要找靠谱 的partner才行。